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
成為最棒的自己——修煉性格,掌握命運
古代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(Heraclitus)說過一句名言:「性格即命運。」
有個記者採訪美國金融業鉅子J.P.摩根,問道:「決定你成功的條件是什麼?」
摩根不假思索地回答:「性格。」
沒錯,「性格」是命運的主宰。
機遇+性格=命運
一個人所遭遇到的事情,叫「機遇」,也叫「際遇」,有好也有壞;面對相同的「機遇」,不同「性格」的人,會有不同的反應,結果就形成了自己的「命運」。
個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。
祈求好運,不如修煉自己的性格。
項羽,一個豪氣蓋世、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,從二十幾歲起帶兵打天下,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,鉅鹿一戰,破釜沉舟,徹底擊潰秦軍,更是威懾群雄,天下臣服。
但是這樣一個不可一世的豪傑,性格上卻存在著致命的弱點。他剛愎自用、驕矜自大、妒賢嫉能,又缺乏耐性,以致最後眾叛親離,軍心渙散,垓下之戰,為漢軍所敗。
面對失敗,項羽卻數度歎道:「此天之亡我,非戰之罪也。」(這是上天要滅亡我,並非我不擅作戰)。他把失敗的責任從自己身上推開,而歸咎於「上天」(命運)。其實,「個性的缺陷」才是他失敗的致命因素。
再看看另一個人,這是他49歲之前的經歷:
■ 1809年 出生於荒野一座簡陋的小屋;
■ 1816年 7歲,全家被趕出居住地;
■ 1818年 9歲,母親不幸去世;
■ 1831年 22歲,經商失敗;
■ 1832年 23歲,競選州議員,落選;
■ 1833年 24歲,向朋友借錢經商,年底破產。接下來花了16年,才把這筆錢還清;
■ 1835年 26歲,訂婚後即將結婚時,未婚妻病逝;
■1836年 27歲,精神完全崩潰,臥病在床6個月;
■ 1843年 34歲,參加國會大選,落選;
■ 1846年 37歲,再次參加國會大選,這次當選了!
■ 1848年 39歲,尋求國會議員連任,失敗;
■ 1849年 40歲,爭取出任肯德基州土地局長,遭拒;
■ 1854年 45歲,競選參議員,落選;
■ 1856年 47歲,爭取共和黨副總統提名,得票不到100張;
■ 1858年 49歲,再度參選參議員,再度落選;
夠悲慘吧,不知他是怎麼從層層挫敗的深谷中爬出來的!
而經歷了這麼多挫敗的打擊之後,在他生命的最後七年,卻寫下了輝煌的歷史:
■ 51歲他當選了美國第16任總統;
■ 55歲連任美國總統,並領導北軍贏得勝利;
■ 56歲,結束內戰,解放黑奴。
這個人就是美國一個偉大的總統──伯拉罕‧林肯。
上天對他是多麼嚴苛,但堅毅不屈、越挫越勇的性格,使他克服了人生的不幸,邁向成功,永垂不朽。
所以,祈求好運,不如修煉自己的個性。優良的性格,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;優良的性格,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。
葉顯宗 【也能幸福】部落格 http://yeh206.blogspot.tw/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